新生儿窒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发的新生儿黄疸要不要治疗别让你的误解耽 [复制链接]

1#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http://pf.39.net/bdfyy/jdsb/160302/4778971.html

很多家长对黄疸的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常识,自己家的孩子,怎么看都觉得越来越好看,对孩子皮肤发黄,出现“渐变色”也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甚至往往是在宝宝出现嗜睡、拒乳、惊厥等表现时候才来就诊。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既能大大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在这个问题上,单靠医生努力是不够的,父母们如能早期识别且尽快带宝宝就医,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指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黄疸主要是由于血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变黄先是从头部开始,一般轻者限于面部、巩膜(眼白)黄染,然后向下延至胸部、腹部和下肢。一般来说如果胸部和腹部皮肤发黄,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生理性黄疸需要治疗吗?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除外各种病理因素的黄疸,其特点如下: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消退较慢,可延长到2-4周;

胆红素数值:

足月儿不超过.6umol/l(12.9mg/dl),

早产儿不超过.5umol/l(15mg/dl);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一般足月儿约2周,早产儿约4周可自行消退,正常喂养即可,提倡纯母乳喂养,天气许可情况下可适当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但避免太阳直晒暴晒)。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胆红素数值:足月儿超过.6u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5umol/l(15mg/dl);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未消退;判断标准还包含胆红素每日上升高度,由专业医生进行,在此不做具体介绍;出现上述三点之一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有:溶血:如母亲和新生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蚕豆病即G-6PD缺乏症引起的溶血;头颅血肿等引起的血管外溶血;严重感染如宫内感染导致的黄疸;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胆管闭锁,还有一些遗传代谢病等。

特别提醒

ABO溶血多见于O型血母亲所生的A或B型血新生儿,如果宝宝出生时有窒息、缺氧,出生后有头皮血肿的宝宝需要格外注意,早产儿也需要格外注意黄疸进展哦。

病理性黄疸难以自行消退,为了避免胆红素进一步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大多需要住院进一步检查,查找病因和相应治疗。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宝宝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及溶血表现。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在生后2-3天出现,4-7天达到高峰,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在生后6-7天出现,生后2-3周达到高峰,可持续6-12周(2月~3个月)才消退。因为母乳性黄疸是排除性诊断,没有非常有效的客观检查指标确诊,需要除外其他可能的病因,虽然黄疸有可能持续6到12周消退,但是正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2周消退,早产儿4周消退,超过这个期限未消退的黄疸,最好还是带宝宝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其主要特点包括:足月儿多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一般状况好,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或超过生理性黄疸期仍有黄疸;停母乳1-3天黄疸消退明显,血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左右。这里需要再次强调指出,即使考虑母乳性黄疸,如果胆红素水平超过一定数值,也是需要干预治疗,比如光疗。

黄疸的治疗有哪些?

常用的治疗方法:

①晒太阳(注意适度,防治烫伤)

②口服退黄口服液配合益生菌

③蓝光和换血。蓝光治疗是目前国内外都公认的方法,相当安全,但要符合光疗的指征。新生儿科医生一般会结合宝宝的胎龄、日龄、体重、健康状况、有无高危因素以及黄疸变化曲线参考范围等多项指标来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医疗干预。

喝葡萄糖水没有任何作用。

听说黄疸会影响宝宝大脑?

的确黄疸加重和核黄疸会造成宝宝脑瘫痪、智能障碍,但不要太过紧张了,胆红素浓度达到大于-μmol/L(25-30mg/dl)才会对宝宝造成严重伤害的,做好预防是关键。

tips

在此提醒家长,对生后4-10天内新生儿必须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随时检测血胆红素浓度。可每天将初生的婴儿放在窗前自然光线下密切观察黄疸,用手按压额头、胸部及手脚心,按压1-2秒钟,然后将手放开,观察皮肤的黄染情况。一旦发现白眼珠发黄、尿布染黄及眼泪发黄,应立即就医,及早进行干预治疗。特别要注意的是宝宝黄疸持续不退,甚至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等情况就要警惕发生核黄疸的可能。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