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500克,130多天全国救治成功最低体
TUhjnbcbe - 2023/5/30 21:39:00
到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zbxusheng.com/

才在妈妈肚子里呆了24周(6个月),女婴晴晴就出生了,出生体重仅克,瘦弱得像一只小猫。当时正是疫情爆发期,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全副武装”守在产房外第一时间急救。医院新生儿内科,弱小的晴晴也几度面临生死考验。

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倔强的小家伙终于“渡劫”成功,长到了克,发育良好,7月9日,已经出院快一个月的她健康成长。据悉,这是湖北省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新生儿,也是疫情期间全国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新生儿。

24周!“巴掌宝宝”突然出生

方女士(化名)今年34岁,结婚多年,去年她怀上第一胎,一家人如获至宝,都小心翼翼呵护着这个小生命。1月31日,怀孕23周的方女士发现自己有少许出血,下腹部有点涨,于是来到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方女士宫口已经打开。

方女士这才知道,自己患有宫颈机能不全。通俗的说,如果把子宫比作一个口袋,普通人是到生孩子时,口袋(宫颈口)才打开,而患上这类疾病的女性,袋口是松弛的。随着胎儿发育长大,宫颈口“托不住”宝宝,孩子就很容易掉出来流产。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二病区周洁琼介绍,80%的宫颈机能不全是由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的,多数女性孕前并不知晓。

“医生,请你们一定要保住我的宝宝。”方女士和先生都很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宝宝,医生也决定尽一切可能保住孩子的生命。

1月23日,武汉封城,新冠病毒肺炎在武汉传播,许多人的生活出现重大变化,医院看病也诸多不便,生命显得格外脆弱。但父母越发珍惜这幼小的生命,因为孕周太小,产科一方面全力施救,希望能让宝宝能在妈妈肚子里多呆几天;一医院新生儿内科,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在方女士住院6天后,2月6日,孕周仅24周、体重仅克的“巴掌宝宝”,小女婴晴晴诞生了。

脐静脉穿刺建立“生命通道”

刚刚出生的晴晴,全身青紫,像一只气息奄奄的小猫,几乎没有生命体征。当时正是疫情爆发期,提前沟通后,新生儿科医护穿好防护服,在产科严阵以待。

最有经验的总住院医师王劲推者着全套转运设备在产床旁,呼吸机、监护仪、抢救药,全副武装只等孩子出生。穿刺技术最好的护士长黄砚屏脐静脉置管包打开在无菌台前,宝宝一出生,没有一刻耽误,立即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救治,1分钟,5分钟,10分钟,宝宝全身青紫,心跳呼吸都没有,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气囊加压给氧……2月的初春,医护人员挥汗如雨,抢救步骤如钟表一样准确,如疾风一样迅速。

抢救团队坚持不放弃的努力有了回报,持续抢救10分钟后,晴晴有了微弱的心跳,小手也不时地挥动。“这说明孩子的求生欲望还是很强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满分为10分,孩子在抢救之后也只有2分,这意味着重度窒息,宝宝的生命之火随时可能熄灭,我们要竭尽全力守护这微弱的火光。”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医师曾凌空回忆。

为了保证后续的抢救治疗,需要立即打通晴晴的静脉通道,给予注射药物和补充营养。但是,晴晴的血管跟头发丝差不多,如果进行常规穿刺,她比针外径还细的血管,很容易“爆掉”严重受损。护士长黄砚屏当机立断,选取新生儿新鲜的脐部静脉进行穿刺,不到10秒,顺利建立起一个珍贵的“生命通道”。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是利用新生儿出生时尚未闭合的脐带静脉,将导管通过脐静脉注射药物、补充营养,最多可以留存两周。”黄砚屏护士长介绍,晴晴的皮肤嫩如果冻,这样还可以减少患儿疼痛刺激和皮肤穿刺接触,最大限度呵护晴晴。

在孩子恢复心跳、建立静脉通道后,医务人员把晴晴放进转运温箱,捏着复苏气囊,推着她一路狂奔,转往医院新生儿内科继续救治。

“她是疫情阴霾下的阳光”

因为严重的出生窒息、呼吸衰竭,到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又经过了1小时的抢救后,晴晴的生命体征终于逐渐稳定下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晴晴几乎经历了所有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如肺发育不良、脑积水、消化道出血等等。平稳一段时间,这个小家伙就会给医生“出个难题”。“为了救她,我们医生护士的‘十八般武艺’全都施展出来了,包括‘压箱底’的功夫。”曾凌空说,有一段时间,呼吸机参数、肺表面活性物质都用到顶了,晴晴却迟迟不见好,氧饱和度维持不住,孩子危在旦夕,他惦记着孩子的病情,整夜难以入睡。每次看孩子,晴晴总是在用力呼吸,似乎在告诉他:“不要放弃,我自己也在努力!”

最终,晴晴总是能化险为夷,而且恢复地一天比一天好。

因为疫情,晴晴的妈妈不能亲自来“袋鼠抱”,科室的莫璐霞医生、袁露护士,当上了晴晴的“临时妈妈”,给她“袋鼠抱”护理,让她感受到临时妈妈的心跳和爱意。有时候,病情变化加重时,临时妈妈的拥抱可以让晴晴迅速有所缓解,呼吸机条件下降。

当时,医院新生儿科作为武汉唯一新冠病医院,开辟了新冠病毒感染隔离病房,收治着武汉市新冠患儿和新冠产妇的宝宝,最多时有近30名新生患儿,同时,武汉妇幼保健院是非医院,医院新生儿病区还有2个病区收治非新冠感染的生病新生儿,平均人。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来的晴晴不仅是“团宠”,也成了全科人心情的“晴雨表”。她的病情好转了,大家都会受到鼓舞:这么小的宝宝都在努力求生,咱们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人如其名,新生儿科主任曾凌空经常在忙完一天繁重的工作后夜晚到晴晴的温箱旁站一站,曾凌空说:“疫情期间,晴晴就是我的一缕温暖的阳光。”每当3个病区的工作让人心力交瘁的时候,看到她病情一点点进步,一天天好起来,会由衷感到快乐和幸福,就像雨后初晴。

如今,晴晴成了科室的“大姐大”。“不知道是这娃本来就性子急,还是被我们宠的。一旦没及时换尿裤,或者喂奶慢了一步,她都要大声哭宣告‘不爽’。”曾凌空说,可能有人听婴儿哭吵会很烦躁,但是对于医护来说,这是最动听的声音,宣告着生命的活力,他听着都会乐。

出院!从”拇指姑娘“到粉嫩小人儿

5月15日,晴晴出生天,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参与救治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和晴晴的家人在陪护病房,为小家伙进行了简单的庆祝。

“压根不敢想,她能这样健康可爱。”妈妈方女士小心翼翼地将晴晴抱在怀里。这是自出生后母女俩第一次正式见面。晴晴来到这个世界时,父母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就被被送走抢救。第一次见到妈妈的晴晴,舒服地闭着眼睛,嘬着小嘴喝奶,半个小时就将30毫升的奶喝完了。

第一次抚摸到自己的孩子,方女士夫妇感慨万千:“生命真的很神奇,我们原本以为会失去宝宝了,没想到她现在能这么健康地对我们笑,真是非常感谢医生护士救了我们的孩子。多么不容易,一关一关地闯过来了”。

护士袁露说,刚住进新生儿内科时,晴晴只有巴掌大,胳膊仅有成人食指般粗细,皮肤可以说“吹弹可破”,非常娇嫩,大家把她当成捧在手心的”拇指姑娘“。护理人员所有操作都异常小心,生怕擦破她的皮肤,引发感染。晴晴需要接受保护性隔离,所有东西都要灭菌后再使用。在开温箱之前,医护们会做四五遍手部消毒,才敢放心触碰她。

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与细心呵护,“晴晴”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奶量一天天逐渐增加,从最开始每次只能吃0.5毫升,到现在能自己大口地一次吃40-60ml毫升奶。皮肤变得红润,体重从克增加到克,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达到出院标准。6月17日,晴晴出院回家。

“你的生命就是我们守护的奇迹。”为了给晴晴加油打气,“临时妈妈”们给她写了一百多张祝福卡片,出院时送给晴晴,祝愿她健康成长。

医院新生儿内科每年接诊患儿余人次,其中有1/4-1/3是“早到的天使”。“我们救治一个小宝宝,不仅仅是救活他就够了,我们还要考虑他今后的生活质量,和家长一起努力,让这些孩子们也能赶上小伙伴的生长发育,回归正常的生活。”护士长黄砚屏说。

(工人日报记者张翀通讯员王琛高琛琛薛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500克,130多天全国救治成功最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