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执业中医儿科学第二三单元儿童保
TUhjnbcbe - 2020/9/27 18:35:00
第01讲 儿童保健、新生儿疾病


  儿童保健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能挑割。
  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需挑刮。
  女婴生后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不应处理或挤压。
  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1~3天自止者,是为假月经,一般不必处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
  1.拭口洁眼
  2.断脐护脐
  3.洗浴衣着
  4.祛除胎毒:
  (1)银花甘草法 
  (2)豆豉法 适用于胎弱之初生儿。
  (3)黄连法 适用于热毒重者,胎禀气弱者勿用。
  (4)大黄法 胎粪通下后停服。脾虚气弱者勿用。
  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
  婴儿喂养方法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三种。
  母乳喂养最适合婴儿需要,故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
  母乳喂养的方法,以按需喂哺为原则。

母乳喂养的优点:
  ①母乳中含有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是婴儿期前4~6个月最理想的食物。另外,母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有利于脑发育。
  ②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活性细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可增强婴儿抗感染能力。
  ③母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新鲜无细菌污染,直接喂哺,简便经济。
  ④母乳喂养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又便于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料护理。
  ⑤产后哺乳可促进母体子宫收缩复原,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

 若母亲患有严重疾病,如急慢性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或心功能不全等,应停止哺乳。乳头皲裂、急性感染等可暂停哺乳,但要定时吸出乳汁,以免乳量减少。
  断母乳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小儿4~6个月起应逐渐添加辅食,12个月左右为最合适的断母乳时间。若遇婴儿患病或正值酷暑、严冬,可延至婴儿病愈、秋凉或春暖季节断母乳,最迟不超过2岁。
  添加辅食的原则
  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由细到粗
  由一种到多种
  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新生儿疾病

 胎怯
  胎怯,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短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又称“胎弱”。

胎怯为新生儿常见病之一,相当于西医学低出生体重儿,临床以出生低体重为特点,以出生体重低于g为客观指标,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早产儿胎龄未满37周,大多数体重低于g,身长不足46cm。
  小于胎龄儿又称足月小样儿,胎龄满37~42周,体重低于g,身长、头围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胎龄,还可以从皮肤、头发、耳壳等外型去区别。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
  病位:肾、脾
  病机:先天禀赋不足,化源未充,涵养不足,肾脾两虚,五脏失养。
  关键病机:肾脾两虚
  基本治疗原则:补肾培元

分证论治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肾精薄弱证体短形瘦,头大囟张,头发稀黄,耳壳软,哭声低微,肌肤不温,指甲软短,骨弱肢柔,或有先天性缺损畸形,指纹淡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证啼哭无力,多卧少动,皮肤干皱,肌肉瘠薄,四肢不温,吮乳乏力,呛乳溢乳,腹胀腹泻,甚而水肿,指纹淡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

硬肿症
  硬肿症是由于寒冷或/和多种疾病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综合征,亦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硬肿症多发生在生后7~10天的新生儿,以胎怯儿多见。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重症感染、窒息等原因都可引起发病。
  新生儿硬肿症重症预后较差,病变过程中可并发肺炎和败血症,严重者常合并肺出血、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引起死亡。
  病因:
  内因:肾阳虚衰
  外因:感受寒邪
  治疗原则:
  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分证论治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寒凝血涩证全身欠温,四肢发凉,肌肤硬肿,难以捏起,硬肿多局限于臀、小腿、臂、面颊等部位,色暗红、青紫,或红肿如冻伤,哭声较低,精神萎靡,反应尚可,或伴呼吸不匀,气息微弱,指纹紫滞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阳气虚衰证全身冰冷,肌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气息微弱,僵卧少动,哭声低怯,吸吮困难,反应极差,皮肤暗红,尿少或无,面色苍白,唇舌色淡,指纹淡红不显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

胎黄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相当于西医学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为胎禀湿蕴,如湿热郁蒸、寒湿阻滞,久则气滞血瘀。
  病位:肝胆、脾胃
  病机: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病久则气滞血瘀而黄疸日深难退。
  病理性黄疸以利湿退黄为基本原则。

鉴别诊断

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出现生后第2~3日出现早(生后24小时以内)发展4~6日达到高峰发展快(85.5/8.5)消退足月儿2周,早产儿3~4周消退迟(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退而复现程度程度轻(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μmol/L,早产儿≤μmol/L)程度重(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μmol/L,早产儿μmol/L)伴随症状一般情况良好,除偶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伴随各种临床症状

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可有贫血及肝脾肿大,重者可见水肿及心力衰竭。
  严重者合并胆红素脑病,早产儿更易发生。
  见于母婴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溶血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疾病。
  (2)新生儿感染性黄疸:
  表现为黄疸持续不退或2~3周后又出现。
  细菌感染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病毒所致感染多为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等。
  阻塞性黄疸
  常见原因为先天性胆道畸形,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生后1~4周时出现黄疸,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大便颜色渐变浅黄或白陶土色;尿色随黄疸加重而加深,尿胆红素阳性;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腹部B超、同位素胆道扫描、胆道造影可确诊。
  母乳性黄疸
  纯母乳喂养,生长发育好;除外其他引起黄疸的因素;试停母乳喂养48~72小时,胆红素下降30%~50%。

分证论治
  常证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湿热郁蒸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寒湿阻滞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气滞血瘀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行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变证

证型证候治法代表方剂胎黄动风证黄疸迅速加重,嗜睡,神昏,抽搐,舌质红,苔黄腻平肝息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胎黄虚脱证黄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苍黄,浮肿,气促,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温,舌淡苔白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执业中医儿科学第二三单元儿童保